物流創新運營模式層出不窮,近期網絡上出現了共同物流與眾包物流兩個物流概念,這兩個詞也引起了不少行業人員的疑惑,那共同物流與眾包物流有什么區別呢,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:
一、概念
共同物流,指企業之間為提高物流效率,實現物流合理化所建立的一種功能互補的物流聯合體。共同物流的核心在于充實和強化物流的功能,彌補企業功能的不足,實現物流資源的有效配置,以更好地滿足客戶需求,提升物流能力。通俗點講就是指的是多個貨主企業,共享一個第三方物流服務公司的設施和設備,從而由多個貨主共同分擔其中的物流費用,從而降低運營成本,提升物流時效。
為便于更好理解,舉一個“生產型企業的供應商庫存管理問題”的案例:
通常生產型企業的原材料以及包材供應商有幾家甚至是幾十家,現在很多工廠內只會存放24小時的庫存,如果他們的材料供應商的工廠都在異地的話,為了滿足生產型企業的時效要求,必然要在生產型企業所在的城市建立一定的庫存。
那么,這里就涉及到倉庫租賃,以及從倉庫配送至生產型企業的運輸兩個業務了,如果各家供應商都是各自為戰的話,通常每家租賃的倉庫面積會比較小,倉庫租賃企業通常是會設置*小起租面積,也就是說,租賃的面積要大于實際使用面積,另外,配送至工廠的運輸通常只能包車運輸,費用可見一斑。
如果由一家三方物流企業為所有的供應商提供“共同物流”的話,也就是共同倉儲共同配送。因為積少(小面積)成多以及供應商聯合起來獲得的綜合議價權,大概率可以實現倉庫付費面積按實際占用的面積租賃,同樣的,配送的話也可以共同配送,運輸費用多家分攤。共同配送之后的費用下降非常明顯。
眾包物流,常見的是眾包物流配送模式,就像現在的滴滴打車和Uber打車一樣,兼職/全職配送員的運力眾包一鍵發訂單入配送池,配送員搶單分單,定位調度,輕松結算。
傳統快遞員與眾包快遞員的區別在于發貨信息從物流公司發送,轉變為直接從手機APP搶單配送。眾包也依然是一個加速產業鏈發展去中心化的模式。作為底層人員通過“兼職”眾包物流的配送人員,將擁有每月總收入翻番的機會,也作為生鮮外賣O2O的必需品,眾包模式在*有互聯網節奏的行業中非常具有創新和可發展價值。
眾包物流雖然通過整合市場上的人力資源實現了成本的節省,但是與專職配送人員的相比,劣勢也很明顯,比如,配送效率不高(路線不熟悉、操作不熟練)、服務質量不穩定(門檻低,服務質量難把控)等等。
二、區別
1、合作的主體不同
共同物流,是傳統物流模式下的產物(B2B),其合作的主體仍然以企業為主,除了第一部分提到的多點對一點模式之外(多家材料供應商-第三方物流企業-生產型企業),還有一點對多點(一家企業-第三方物流企業-多家客戶)和多點對多點的模式(多家前端企業-第三方物流企業-多家客戶)。
眾包物流,是現代物流模式下的產物(B2C/C2C),其合作的主體通常是個人為主,也有一些專業的提供人力資源服務的企業參與。
2、甲乙方不同
共同物流的甲方通常是貨主,跟其建立合作的三方物流企業,是以合同條款來約束,屬于直接的合作關系(甲方付款給三方物流企業)。
而眾包物流的甲方通常是平臺,由平臺跟商家對接,屬于間接的合作關系(平臺從商家抽成然后再從平臺付款給兼職的配送人員費用)。
總結,共同物流和眾包物流,都屬于物流行業高速發展過程中,在某個特定的競爭環境下創新的物流運營模式。前者更關注的是倉儲及運力資源的整合,后者更側重末端的人力資源整合